【诗经坎坎伐檀兮伐的意思】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是《诗经》中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,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艰苦生活中的辛酸与对不公的不满。其中“坎坎伐檀兮”一句,是全诗的开头,也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名句。本文将围绕“伐”的含义进行解析,并结合整首诗的内容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。
一、原文回顾
> 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
> 河水清且涟猗。
> 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
> 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?
> 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
二、“伐”的含义解析
“伐”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,常见意思包括:
- 砍伐:指用刀斧等工具砍断树木。
- 讨伐:指军事上的征讨。
- 攻击:泛指对敌人的打击。
在本诗中,“伐”显然是“砍伐”的意思,指的是人们在河边砍伐檀木。这种劳动行为象征着普通百姓的辛勤付出,同时也为后文的批判埋下伏笔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字词 | 含义 | 在诗中的具体表现 | 文化或情感色彩 |
伐 | 砍伐 | 人们在河边砍伐檀木 | 表现劳动者的艰辛 |
檀 | 檀木 | 一种贵重木材 | 象征财富与地位 |
河之干 | 河边 | 描述劳动发生的地点 | 展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结合 |
不稼不穑 | 不耕种不收割 | 批判统治者不劳而获 | 表达对不公的不满 |
不狩不猎 | 不打猎 | 对权贵的指责 | 反映阶级矛盾 |
素餐 | 白吃白喝 | 指不劳而获的人 | 表达道德谴责 |
四、诗歌整体解读
《伐檀》通过描绘劳动者砍伐檀木的场景,引出对贵族阶层不劳而获的批评。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懑,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中“民本”与“仁政”的理念。全诗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是《诗经》中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之一。
五、结语
“坎坎伐檀兮”不仅是对劳动场面的描写,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。“伐”字虽简单,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,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诗经》中的其他篇章或字词解析,欢迎继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