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暴十寒出自何处】“一暴十寒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做事没有恒心,常常中断或懈怠。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典籍,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。
一、成语出处总结
“一暴十寒”最早见于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孟子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人的学习或修养过程,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如果一个人只在短时间内努力,而之后却长期松懈,就如同“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”,最终难以取得成效。
二、详细出处与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一暴十寒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
原文 | 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 |
释义 | 比喻做事没有恒心,时而努力,时而懈怠,难以成功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批评人做事不坚持、缺乏毅力。 |
相关成语 | 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;半途而废;功亏一篑 |
三、成语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
在古代,“一暴十寒”最初是孟子用来劝诫人们要专心致志、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对行为方式的批评,广泛应用于教育、工作、生活等多个领域。
现代人常用“一暴十寒”来形容那些做事缺乏耐心、容易放弃的人。它提醒我们: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。
四、结语
“一暴十寒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只有持之以恒,才能真正实现目标。无论是在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中,我们都应避免“一暴十寒”的心态,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