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钱起的资料简介】钱起(约715年-约780年),字仲文,唐代诗人,是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他早年仕途坎坷,后因诗才出众而受到朝廷重视,曾任翰林待诏、考功郎中等职。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,注重意境营造,尤其以描写山水田园见长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钱起生平简要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姓名 | 钱起 |
| 字 | 仲文 |
| 生卒年 | 约715年-约780年 |
| 籍贯 | 起源地不详,一说为吴兴(今浙江湖州) |
| 所处时代 | 唐代,盛唐至中唐过渡期 |
| 官职 | 曾任翰林待诏、考功郎中等 |
| 诗派 | 大历十才子之一 |
| 代表作品 | 《省试湘灵鼓瑟》《送僧归日本》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等 |
| 诗歌风格 | 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擅长山水田园诗 |
| 文学地位 | 对唐代后期诗歌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|
代表作品简介
- 《省试湘灵鼓瑟》:此诗是钱起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,因其出色的表现被录取,成为其成名之作。诗中描绘了湘水女神的哀怨与美丽,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。
- 《送僧归日本》:这是一首送别诗,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惜别之情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与尊重。
- 《暮春归故山草堂》:通过描绘春天将尽、故乡草堂的景象,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。
总结
钱起作为唐代著名诗人,虽未如李白、杜甫般声名显赫,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。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,也为唐代后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含蓄表达,钱起的作品至今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