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山处处埋忠骨全诗是谁写的】“青山处处埋忠骨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,常被用来表达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与缅怀。然而,这句诗并非出自某一首完整的古诗,而是源自清代诗人袁枚的《小仓山房集》中的一段文字。
一、总结说明
“青山处处埋忠骨”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作品中,原意是形容英雄人物即使死后也应受到尊重和安葬,而非草草埋葬。后人将其引用并广泛传播,逐渐成为表达对忠烈之士敬仰的经典语句。
虽然这句话本身不是一首完整的诗,但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和历史背景使其在文学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。
二、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来源 | 清代诗人袁枚《小仓山房集》 |
原文出处 | 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(出自《小仓山房集·卷三》) |
作者 | 袁枚(清代文学家) |
原诗内容 | 该句出自袁枚的一首诗,全文为: “将军百战身名裂,向河梁、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 易水萧萧西风冷,满地霜花犹未歇。 忆昔南渡时,长安父老,几番泪血。 …… 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” |
现代引用 | 常用于纪念革命先烈、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|
是否完整诗作 | 不是独立的完整诗,而是诗中的两句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青山处处埋忠骨”之所以被广泛引用,是因为它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尊重与怀念,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气节与忠诚的文化传统。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中的将士,也被现代人用于纪念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人物。
因此,虽然“青山处处埋忠骨”并非一首完整的诗,但它所承载的精神意义却深远而广泛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袁枚的生平或相关诗词,可参考《小仓山房集》及其他清代文学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