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意忘形的词语解释】“得意忘形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在取得某种成就或成功后,情绪过于兴奋,以至于失去了常态,表现出夸张、轻浮甚至失态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用来提醒人们在成功时要保持冷静与谦逊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得意忘形 |
拼音 | dé yì wàng xíng |
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(多作动词用) |
含义 | 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,表现得轻浮或失态。 |
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衍虽处乱世,未尝以物务干怀,每托疾闲居,以清谈为事。然其言辞清雅,风度翩翩,虽处庙堂,犹若山林。然终不能忘形于外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他人在成功后行为失当,也可自嘲。 |
近义词 | 忘乎所以、得意洋洋、趾高气扬 |
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、沉稳内敛 |
例句 | 他因为这次比赛赢了,得意忘形,连最基本的礼貌都忘了。 |
二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1. 适用场合:
- 在评价他人行为时,指出其因成功而失态。
- 自我反思时,提醒自己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。
2. 使用注意:
- 该词具有较强的负面色彩,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对他人进行过度批评。
- 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,避免引起误解或冒犯。
3. 文化背景:
- 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人性弱点的观察与警示,强调“得意”与“忘形”的关系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中庸之道”的思想。
三、延伸思考
“得意忘形”不仅是对一个人行为的描述,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结果,更在于过程中的态度与修养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保持理智与谦逊,才是长久之计。
通过了解“得意忘形”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,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交流中运用这一成语,既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,也能提升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