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储时健因为什么做牢】储时健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位知名企业家,曾因经营云南红塔集团而闻名。然而,他在职业生涯后期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调查并最终被判刑。储时健的案件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也引发了公众对企业家法律风险的关注。
一、
储时健在1990年代末期因涉嫌贪污、受贿和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行为被调查。他曾在担任玉溪卷烟厂(后改制为红塔集团)厂长期间,利用职务之便,非法获取巨额财产。2001年,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“贪污罪”和“受贿罪”判处其有期徒刑18年。2009年,他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,提前出狱。
储时健的案件反映了当时中国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,部分管理层存在法律意识淡薄、监管不严的问题。他的经历也促使了企业治理结构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。
二、表格:储时健案件关键信息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储时健 |
身份 | 曾任玉溪卷烟厂厂长、红塔集团董事长 |
涉案时间 | 1990年代末至2001年 |
犯罪指控 | 贪污罪、受贿罪、挪用公款罪 |
判决结果 | 有期徒刑18年 |
减刑情况 | 2009年提前释放 |
案件背景 | 企业改制与权力滥用问题 |
社会影响 | 引发对企业高管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 |
三、结语
储时健的案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,也是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和法治进程的一个缩影。他的经历提醒我们,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,必须加强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,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