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春秋左传经典句子58句】《春秋左传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,其文辞精炼、思想深刻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其中蕴含的许多经典句子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。本文将总结《春秋左传》中的58句经典名言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,便于读者查阅与学习。
一、
《春秋左传》作为一部历史与政治结合的经典著作,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,更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了深刻的道德观念与治国智慧。这些经典句子涵盖了仁义礼智信、忠孝节廉、权谋策略等多个方面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。
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些经典语句,本文精选了58句具有代表性的句子,并按主题分类整理,帮助读者更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。
二、经典句子汇总(表格)
序号 | 句子原文 | 出处 | 简要释义 |
1 | 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君子注重根本,根本稳固,大道自然形成。 |
2 | 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 |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 | 谁没有过错呢?有了过错能够改正,就是最大的善事。 |
3 | “天命靡常,惟德是辅。” | 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 | 天命不是固定的,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得到扶持。 |
4 | 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 |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险,这样才能长久。 |
5 | 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 | 君子应有三个戒律:年轻时戒贪色,壮年时戒争斗,年老时戒贪得。 |
6 | 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 | 君子心怀道德,小人只顾土地;君子敬畏法度,小人贪图恩惠。 |
7 | “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?”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 人如果没有礼仪,不就该死吗? |
8 | “礼,经国家,定社稷,序人民,利后嗣者也。” | 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 | 礼是治理国家、安定社稷、规范人民、惠及后代的根本。 |
9 | “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;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。” | 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 | 政治的成功在于顺应民心,失败则是因为违背民心。 |
10 | 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 | 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| 战争靠的是士气,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昂,第二次就减弱了,第三次就耗尽了。 |
11 | 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 | 如果百姓不怕死,怎么能用死来恐吓他们? |
12 | 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?” | 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 | 如果想加罪于人,还怕找不到借口吗? |
13 | 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 |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 | 做了很多不义之事,最终会自取灭亡。 |
14 | “祸福无门,惟人所召。” | 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 | 祸福并非来自天命,而是由人的行为招致的。 |
15 | 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 | 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,就会面临眼前的忧患。 |
16 | “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 | 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 | 不要因为一点小过失就掩盖了大的功德。 |
17 | 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 | 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 | 始终谨慎对待,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。 |
18 | 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 |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 | 在重大节操面前不能被改变。 |
19 | 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 | 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论而提拔他,也不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否定他的言论。 |
20 | 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 | 看到正义的事不做,就是没有勇气。 |
21 | 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 | 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 | 人如果没有信用,不知道还能做什么。 |
22 |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 | 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 |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 |
23 | “宽以待人,严以律己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 | 对他人宽容,对自己严格。 |
24 | 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 | 有志向的人不会为了保命而损害仁德,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。 |
25 | 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君子心胸开阔,小人总是忧虑不安。 |
26 | 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 |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,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。 |
27 | 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温习旧的知识,可以得到新的理解,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。 |
28 | 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和别人一起走,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。 |
29 | 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智慧。 |
30 |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工匠想要做好工作,必须先准备好工具。 |
31 | 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。 |
32 | “君子和而不同,周而不比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君子和谐但不盲从,团结但不结党。 |
33 | 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,不助长别人的坏事。 |
34 | 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看到有德之人要想着向他看齐,看到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己。 |
35 | 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,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。 |
36 | 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志向在道上,依据在德上,依靠在仁上,游历在艺术中。 |
37 | 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克制自己,恢复礼制,就是仁。 |
38 | “仁者爱人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仁者就是关爱他人。 |
39 | 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礼物应当相互赠送,送而不回是不合礼的,回而不送也是不合礼的。 |
40 | “人无信不立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人没有信用就不能立足于社会。 |
41 | “忠以为国,敬以事君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忠诚为国,恭敬事君。 |
42 | “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事二夫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忠臣不会侍奉两个君主,贞洁的女子不会嫁两个丈夫。 |
43 | “士为知己者死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士人愿意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。 |
44 | 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宁愿像玉一样破碎,也不愿像瓦一样完整。 |
45 | “临危不惧,处变不惊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面对危险不害怕,遇到变化不慌张。 |
46 | 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危险,有了思考就有准备,有准备就没有祸患。 |
47 | “知足者富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。 |
48 | 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淡泊名利才能明确志向,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。 |
49 | 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国家的兴衰,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。 |
50 | 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修养自身,管理家庭,治理国家,使天下太平。 |
51 | “正人先正己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要端正别人,首先要端正自己。 |
52 |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自己不愿做的事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 |
53 | “人贵有自知之明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人最宝贵的是有自我认识的能力。 |
54 | 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千里远的路程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。 |
55 | 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不积累小步,无法走到千里之外。 |
56 | “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绳子不断摩擦也能把木头锯断,水珠不断滴落也能把石头穿透。 |
57 | 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不断雕刻,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刻出花纹。 |
58 | “天道酬勤。”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| 上天会回报勤奋的人。 |
三、结语
《春秋左传》不仅是历史文献,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所承载的思想和智慧,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、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部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