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】“舍本逐末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不修其本而修其末,是谓失道。”意思是舍弃事物的根本,而去追求细枝末节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不抓重点,反而把精力花在次要的事情上,结果事倍功半,甚至适得其反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舍本逐末 |
拼音 | shě běn zhú mò |
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释义 | 舍弃根本,追求枝节;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,只注重次要的细节。 |
近义词 | 本末倒置、舍本求末、轻重倒置 |
反义词 | 抓纲举目、纲举目张、循序渐进 |
二、成语用法
“舍本逐末”多用于批评那些在处理事情时忽视核心问题,只关注表面现象或次要环节的行为。它常用于书面语中,尤其在分析问题、总结经验或提出建议时使用。
例句:
- 在学习中,如果只注重背诵公式,而不理解原理,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。
- 企业如果只追求短期利润,忽视产品质量,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。
三、现实应用
在实际生活中,“舍本逐末”的行为并不少见。例如:
场景 | 行为 | 是否舍本逐末 |
学习 | 只做题不理解知识点 | 是 |
工作 | 重视形式,忽略实质 | 是 |
家庭关系 | 注重表面和谐,忽视内心沟通 | 是 |
企业管理 | 追求规模扩张,忽视内部管理 | 是 |
健康生活 | 只关注外表保养,忽视饮食与作息 | 是 |
四、总结
“舍本逐末”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成语,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抓住本质,而不是被表象迷惑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只有把握住核心,才能事半功倍,避免因小失大。
通过合理运用这个成语,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本质的判断,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逻辑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