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年逾古稀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年逾古稀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七十岁。这个词语源于古代对年龄的称谓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用它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与敬意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年逾古稀 |
拼音 | nián yú gǔ xī |
含义 | 年龄超过七十岁 |
来源 |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体系 |
使用场景 | 描述年长者、表达敬意或感慨岁月流逝 |
近义词 | 老当益壮、年高德劭 |
反义词 | 风华正茂、年轻有为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年逾古稀”中的“年”指的是年龄,“逾”是超过的意思,“古稀”则来源于古代对七十岁的一种称呼。古人将六十岁称为“花甲”,七十岁称为“古稀”,这一说法最早见于《礼记》等古籍。因此,“古稀”不仅是一种年龄的表示,也带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年逾古稀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用来形容一位老人年纪较大,但依然精神矍铄、身体硬朗。例如:“这位老人年逾古稀,仍能坚持每天晨练。”
三、使用示例
1. 新闻报道:
“这位退休教师年逾古稀,仍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。”
2. 文学作品:
“他虽年逾古稀,却依旧笔耕不辍,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。”
3. 日常对话:
“你爷爷今年八十了,真是年逾古稀还这么精神!”
四、文化背景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七十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,象征着人生阅历丰富、智慧深沉。因此,“古稀”不仅是年龄的标志,更是对个人经历和品德的认可。现代社会虽然更注重个体的健康与活力,但“年逾古稀”这一说法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“年逾古稀”适用于描述年长者,不宜用于年轻人。
- 在正式写作中使用时,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。
- 可搭配其他词语如“精神矍铄”“身体健康”等,增强表达效果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年逾古稀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年龄描述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。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