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治通鉴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】《资治通鉴》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,全书共294卷,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的历史,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。这部巨著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,也对后世的政治、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一、《资治通鉴》的历史背景
《资治通鉴》成书于北宋时期,由司马光主持编修,历时19年完成。其编写目的主要是为了“以史为鉴”,为统治者提供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。书中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到后周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,共计1362年的历史。
二、《资治通鉴》的纪年范围总结
起始年份 | 结束年份 | 历史时期 | 时间跨度(年) |
公元前403年 | 公元959年 | 战国至五代 | 1362年 |
三、各历史阶段简要说明
1. 战国时期(公元前403年—公元前221年)
这一时期包括七雄争霸、秦国统一六国等重大事件,是《资治通鉴》的开端。
2. 秦朝(公元前221年—公元前207年)
秦始皇统一中国,建立中央集权制度,但秦朝短暂而亡。
3. 汉朝(公元前202年—公元220年)
包括西汉与东汉两个阶段,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。
4. 三国时期(220年—280年)
魏、蜀、吴三分天下,是历史上著名的分裂时期。
5. 两晋南北朝(265年—589年)
包括西晋、东晋及南朝、北朝,战乱频繁,政权更迭频繁。
6. 隋唐时期(581年—907年)
隋朝统一中国,唐朝则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之一。
7. 五代十国(907年—979年)
唐朝灭亡后,中国进入分裂时期,最终由宋朝统一。
四、总结
《资治通鉴》是一部涵盖从战国到五代的大型历史著作,内容详实、结构严谨,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”。它不仅记录了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,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借鉴。
通过上述表格和,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《资治通鉴》所涵盖的时间范围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。